去年年底到今年,“高质量孵化器”火了。
“孵化器”概念被广为人知,和上海息息相关。2000年,与“世界企业孵化与技术创新”主题相关的大会在上海召开,随后“孵化”概念在全国不断火热传播。
如今,孵化器已成为链接科技、资本、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加速器”:向上链接政府科创部门,向下链接各类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创业者等创新源头,还链接着投资机构、知识产权等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作为一个汇聚点,孵化器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市区共同推进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工作,打造“科创核爆点”
近年来,上海更是在生态上下功夫,着力制度保障,于2023年7月发布《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显示,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上海全市建成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孵化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本土硬科技企业;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最佳首选城市。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浦东十分注重本地创新产业的内生动力,把本土的小企业培育成大企业、把本土的原创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孵化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提供创业空间,还能为创新企业提供集成化的优质营商环境。
目前,浦东集聚了“创新型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等各种形式的孵化载体:共有创新型孵化器194家,孵化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其中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共9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共39家。截至2022年底,浦东创新型孵化器里的在孵企业和团队3870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600家。
2023年,浦东也制定了《浦东新区孵化载体全链升级高峰高原计划》,计划到2025年培育10家“高峰”孵化器(即高质量孵化器)、100家“高原”孵化器;孵化培育硬核科技企业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700家、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200家,重点从三个方面深化高质量孵化器建设:
一是做实专业孵化,引导孵化器聚焦硬科技细分领域,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的专业孵化器。
二是做优超前孵化,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院所成果转移工作站等超前孵化新型载体,鼓励孵化器从论文和科学家入手,引领孵化服务从“选育项目”迈向“创造项目”。
三是做强国资孵化,推动孵化器和国资创投体系密切联动,支持国资主体为孵化提供更多空间、资金、服务上的支持,深度参与投资孵化,持续赋能科技创新。
超前布局,张江孵化生态现状一览
早在“孵化器”概念广为人知之前,浦东张江就已超前布局——1995年,张江诞生了首个孵化器,即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建园30多年来,张江共集聚各类孵化载体已有150家,专业服务人员1000余人,孵化总面积100余万平米,在孵企业或项目3000余个。
孵化器结合区域产业,既能从产业中汲取资源和养分,也能反哺产业的发展。以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为例,该平台2004年9月成立,是浦东新区第一家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专注于国际前沿原创新药、细胞/基因疗法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卡脖子”技术平台企业的专业孵化。
截至2023年12月底,平台累计引进培育了528家孵化企业,毕业迁出企业468家,孵化毕业率高达88.64%;在孵企业60家;累计上市企业16家,其中赴港上8家,科创板上市8家,例如华领医药、君实生物、宜明昂科等。
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三次升级”
2004年,正式运营的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孵化楼)
2009年,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二期孵化楼)投入运营
2021年,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孵化楼外墙由金黄色升级为铂金色
张江药谷打造具有张江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体系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始建于1992年,被誉为“张江药谷”。经过30余年发展,张江药谷实现了从全球集聚到创新引领的快速发展,建设了全球瞩目的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和一流的科创生态,研发资源高度集聚,创新成果快速涌现,新技术新模式率先突破。
目前,张江药谷企业数量超过1700家,从业人员超过9万人,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500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全球药10强、械10强分别有2/3、全国医药百强企业有1/3在张江布局;获批1类新药超过20个;在研药物管线超过1300个,其中1类新药占比达50%;获批创新医疗器械超过20个。
2023年6月,张江药谷启动生物医药产业科创生态合作伙伴征集,梳理产业服务体系,截至去年9月下旬2023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开幕时首批征集了近两百个服务平台,共计近2000个服务项目,涵盖从新药探索、药物筛选、药理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旨在对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服务体系进行全面梳理,保障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健康发展。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新平台正式发布
为了更好地打通生物医药的上下游产业链,上海科学院模式动物转化研究所、上海市细胞药物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医教研培训合作基地、上海国研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宙晟智维智能制药技术服务平台、保诺桑迪亚CRDMO平台、晶泰智药平台、巢生上海创新实验室、Cytiva中国科创中心等9个新平台在峰会开幕式上集中发布。传送门→《2023年终盘点 | 已集聚近200个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张江又增加了哪些新成员?》
全生命周期服务网络
此外,张江药谷还绘就一幅全产业链产业图谱,同时编织了一张全生命周期服务网络,涵盖产业服务、基础服务和公共服务等多元的服务类别,形成全面的服务周期,可以助力创新药企走通从“初创-成长-成熟”的完整发展阶段。
服务关键词概览
当前,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服务体系已汇集5533个服务关键词,其中:
在服务领域,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包括:药物、生物、蛋白、基因、肿瘤、细胞、抗体、中药、病毒、多肽;
在服务环节,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包括:检测、研究、分析、发酵、临床、筛选、测序、制备、鉴定、提取。
通过梳理,张江药谷将牢牢把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认识、聚焦重点、优化布局,加快完善各类创新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特色服务。
相较于一般的科技孵化器,高质量孵化器以下特征更为明显:
● 更专业的建设主体,以一流孵化人才为牵引,引导科技领军企业、知名高校(大学科技园)、科研院所、顶尖投资机构等开展建设;
● 更聚焦“硬科技”孵化,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关注前沿技术、未来产业,支撑颠覆性科技成果的率先转化和硬科技企业的加速孵化;
● 创新要素资源更集聚,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多链协同、融合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
● 更具国际视野和理念,融汇国际高端资源,拓展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融通。
作为国内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张江近年来积极寻找和布局新赛道、新方向,目前已在靶向药物、合成生物学、AI+新药研发、新型偶联药物、新型蛋白降解药物、细胞药等相关领域引进和聚集了一批创新主体,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培育上发挥着创新策源和示范引领作用。
未来,张江药谷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注前沿新兴的创新动态及相关产业链发展,加快培育针对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前沿诊断等前沿技术的共性服务平台;推进医疗器械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实现以服务平台为强力支持的产业聚集优化资源的布局分配,重点针对临床研究、生产上市等服务相对不完善的产业链环节进行补足,为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配套的战略支撑。
来源:张江药谷
张江药谷——张江,崛起医药创新“试验场”药谷新闻--爱科百发与药明康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创新药研发合作“张江药谷”逆势而上的韧性在哪?张江药谷 | 上海智造空间·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及重点项目在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集中开工张江药谷--Cytiva中国科创中心在张江揭幕24场分论坛覆盖全产业链,打响“张江药谷”品牌!张江药谷新闻--劲方医药CDK9抑制剂获FDA快速通道资格药谷新闻--银诺医药首个管线药物苏帕鲁肽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